自顯圣公遠離朝堂后,皇帝開始大張旗鼓地在軍中啟用新人。
前往東南抗倭的戚寅原是西山營北營統領,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靜王的心腹。
直到靜王謀反,戚寅臨陣倒戈,人們才終于知道,他一直是皇帝埋在靜王身邊的一顆釘子。
他忍辱負重多年,現在能得到皇帝的重用,倒也不足為奇。
至于前往西北平叛的李金利,不過二十七歲,原是西山營中的一名小將。
他本是吏部一名六品員外郎的兒子,在軍中雖然風評不錯,但畢竟資歷太淺,一直未得重用。
孰料,他的妹妹在選秀中被皇帝一眼看中,被冊封為杏嬪,這位青年俊杰由此走入了眾人視線。
皇帝派從未有過實戰經驗的李金利遠赴西北平叛,雖然令人驚訝,但并未受到什么阻撓。
軍中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不多,培養一批能征善戰的青年將領正是當務之急。
當然,自顯圣侯辭去東郊營首領后,虎國公在軍中一家獨大,皇帝想親手培植一些勢力以作制衡,也可以理解。
李金利在西北順利平定叛亂,回京途中,應地方府衙所請,又接連剿了幾伙山匪。
皇帝收到奏報后,龍心大悅,即刻下旨封李金利為安西侯!
百官俱都驚詫莫名,李金利可是自顯圣公后,又一個初出茅廬便被封為侯爵的小將。
百官認為以李金利的功績不足以封侯,畢竟他平定的亂民山匪加起來也不過七八千人,于是百般諫阻。
但皇帝一意孤行,百官也無法,封侯的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往軍中。
平叛大軍剛出延安府,封賞旨意堪堪送到。
李金利初出茅廬便大顯身手,正是春風得意,志得意滿,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京城,接受皇帝的封賞,百姓的贊頌。
這時副將彭一洲急急來報:“李帥,朝廷有旨意!”
李金利心中一驚,翻身下馬道:“天使在哪里,我這就去接旨!”
他畢竟剛剛接觸華朝權力中心,難免誠惶誠恐。
彭一洲右手一引,道:“李帥隨我來!”
兩人風風火火地在軍中穿行而過,來到一片空地,正見一名風塵仆仆的宦官,身后還有一隊京營官兵。
小太監見了李金利,便道:“李將軍接旨!”
李金利惶孔之至,不知皇帝為何會在回師途中頒發一道旨,跪下道:“末將李金利接旨!”
小太監尖聲尖氣道:“圣諭!
李將軍平定叛亂,保境安民,大軍所過之處秋毫無犯,百姓無不頌揚,朕心甚慰,封李將軍為安西侯!其他有功之士,待回京之后,再行封賞!”
安西......侯?
聽到旨意的軍士無不瞠目結舌,李金利出征前還不過是西山營一名七品武將,這就封侯了?!
連李金利自己也有一種不真實感,他這一仗雖打得漂亮,畢竟資歷太淺,能封個一等子爵就阿彌陀佛了,誰料一個超品的侯爵忽然砸在他頭上!
這一砸便把他砸得暈頭轉向,眼冒金星!
小太監讒媚地笑道:“安西侯還不接旨?”
李金利反應過來后,激動得難以自持,顫聲道:“末將李金利謝圣上隆恩,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。”
李金利將圣旨拿在手上反復觀看,嘴角咧到了耳朵根,毫不掩飾心中的狂喜。
兩萬大軍齊齊跪地道:“恭喜安西侯,賀喜安西侯!”
李金利仰天大笑道:“各位勇士請起,陛下對本侯如此恩重,也決不會虧待了你們,我們兄弟同心協力,今后榮華富貴享之不盡!”